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术是我国宋代毕昇发明的。根据北宋沈括《梦溪笔谈》记载,毕昇在宋仁宗庆历年间(1041-1048年)发明了泥活字印刷。这种
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术是我国宋代毕昇发明的。根据北宋沈括《梦溪笔谈》记载,毕昇在宋仁宗庆历年间(1041-1048年)发明了泥活字印刷。这种印刷方法的具体过程包括如下几个步骤:第一步,用胶泥刻字。各字所刻数量不等,一般的字刻几个就够了,“之”“也”等常用字,要刻20余个,冷僻字临时刻烧。第二步,烧字。泥字烧过之后,坚硬且不易破碎。第三步,排版。具体做法是先在一块铁板上撒上松脂蜡、纸灰等黏合材料,接着用铁框把四周围起来,把活字排在铁框里面,然后用火在铁板下烘烤,等黏合材料熔化之后,用平板把版面按平即可。第四步,印刷。为了加快印刷速度,可用两块印第一版时,第二版便可排字,互相轮换,以提高效率。第五步回收泥活字。回收的方法是用火烘烤铁板底部,等黏合材料化后,用手一推,字就掉了,然后按字韵分别把字存放在木格里等到下次印书时再用。
沈括在《梦溪笔谈·技艺》中说:“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至今宝藏。”所谓“予群从”,即“我的堂兄弟与子侄辈”所以后人一般称活字印刷为“沈氏活版”。
毕早发明的活字印刷术,在当时究竟印了什么书?什么式样?既不见传本,也不见著录,现已无法作进一步的考证。但是后来仿用此法印书者,不乏其人。宋光宗绍熙四年(1193年)周必大在潭州(今湖南长沙)用沈括所记的方法,以胶泥铜板刊印了他所著的《玉堂杂记》。元朝初年,忽必烈的谋士姚枢,教学生杨古用“沈氏活版”印成《近思录》《小学》《经史论说》等书。
现在能见到的泥活字印书实物,是清代江苏苏州人李瑶和安徽泾县人翟金生两家用毕昇遗法自造泥活字印刷的书籍。翟金生有《泥版试印初编》等书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