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出版知识 > 出版历史知识——印刷术的发明

出版历史知识——印刷术的发明

2021-08-27 17:30:15   来源:    点击:

造纸术与印刷术是支持古代出版活动发展进步的两大技术。在古代,以纸为载体、通过印刷复制的书籍,是作用最大效果最好的传播媒介。中国继发

造纸术与印刷术是支持古代出版活动发展进步的两大技术。在古代,以纸为载体、通过印刷复制的书籍,是作用最大效果最好的传播媒介。中国继发明造纸之后,又发明了印刷技术。这是中国对世界文明进步的巨大贡献。马克思曾说:“火药、指南针、印刷术一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在印刷术发明之前,图书主要通过抄写来复制。汉代是简册、帛书盛行的时代,汉武帝元朔五年(前124年)设置了专门主持抄书的“写书之官”,可见官方对抄书的重视。中国古代关于抄书的记载很多,汉代出现职业抄书人“佣书”,魏晋、南北朝时把抄书人称为“经生”,唐代称“钞书人”。

汉代很多名人都抄过书,如河间献王刘德、史学家司马迁、军事家班超等。至魏晋、南北朝抄书业得到进一步发展,名人新书、新作一经问世,往往立刻被传抄。如《晋书·左思传》记载左思《三都赋》一问世,便“豪贵之家,竞相传写,为之纸贵”。纸从隋朝官方对抄书十分重视,各个部门都备有大量的书手(抄书者),《隋书·百官志上》记载:“(中书省)有中书舍人五人,领主事十人,书吏二百人,书吏不足,并取助书。”这些书手除了抄写公文,也是抄写图书的重要力量。唐代官方组织过多次大规模的抄书活动,据《旧唐书·经籍志》记载,仅开元年间完成的,“凡四部库书,两京各一本,共一十二万五千九百六十卷”。唐代到官府充当书手,必须符合两个条件:一是出身官宦,二是书法优秀。甲,南立在印刷术发明前的漫长岁月里,手工抄写是最主要的图书复制方式。在雕版印刷发明之后,抄本仍长期流通于市,约至南宋末年,才渐为雕版书所替代。王重民通过对南宋《郡斋读书志》《遂初堂书目》《直斋书录解题》等私家藏书目录的分析,认为著于12世纪中后期的《郡斋读书志》和《遂初堂书目》

主要著录的是抄本书。甚至到明清时期,手抄仍是重要的复制方式,如明《永乐大典》、清《四库全书》等,因卷帙浩繁,时难以刊刻,于是动用大量人力抄写。可以说,在近代机器印刷广泛应用之前,抄书一直是图书复制的重要方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