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稿的类型很多,不同书稿的主题、内容、结构、形式、性质也各不相同。对于不同类型的书稿,审稿的方法也不完全相同。从总体上说,审稿的方法有以下几个:
(一)通读
通读是了解书稿全部内容的唯一途径。一般情况下至少要通读两遍,第一遍是略读,从中帮助初审者大体上了解书籍的内容和特点,对于书稿的总体质量和达到的水平有一个大致的印象,从而使初审者对此后的审稿计划的实施做到心中有数,有所安排。如果认为书稿基本上可以采用或者认为经过一定修改加工以后能够达到出版要求则要做第二次精读。精读的目的在于验证编辑在略读中对书稿的了解是否到位,并对略读中产生的疑问做进一步探究、解决。同时,对重点、疑点部分进行抽读,以便使以后的审稿判断有更切实的依据。
(二)比较
比较是编辑在审稿过程中经常使用的方法。就一般情况而言,审读者对被审书稿所属的专业应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在审稿过程中才能通过掌握的专业知识对书稿所引用的材料、理论和阐述的观点进行比较。此外,也可以用已经出版的同类著作、辞典或资料汇编等工具书所提供的材料、理论、观点与之进行比较。这样可以具体了解书稿是否有创新与特色,是否在某些方面相对于已出版的作品具有独到之处,甚至可以对诸如剽窃之类的侵权行为有所察觉。比较的最大好处是可以去伪存真,并能够帮助审稿者对书稿材料与观点的新旧,作者视野的宽窄与见解的优劣以及书稿价值的大小等问题有一个基本的判断。
(三)分析
分析是将事物分成一个个部分,具体到审稿则是要求编辑按照一定的关系将文稿分成一个个局部,然后把握局部与局部之间的关系、局部与全局之间的关系。审稿时要对以下五个方面进行分析:一看主题是否正确、恰当、明确、新颖;二看材料是否可靠、充分,能否充分支持文稿的主张,材料之间是否存在矛盾;三看结构是否层次分明,是否主次详略得当,是否条理清晰,开头与结尾怎样,全文是否有内在的有机联系;四看手法与语言,手法是否得体、新鲜,语言是否准确、流畅、生动;五看体例、格式是否统一。
(四)综合
综合是指编辑审稿时综合多方面的情况与要求,来概括文稿的优缺点,做出基本评价,决定取舍。综合审稿最能反映编辑的工作特点、专业素质与业务水平。找出一部文稿在文字、标点符号上的差错相对容易,而归纳一部文稿的思想、学术理论、内文结构、写作方法的差错则比较困难。判断文稿的总体质量,编辑不可能像法官断案那样有明确、详细的法律条文,而往往是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中现出见识的高低。对一部文稿,有时编辑们的意见会一致,有时则不容易一致。其间的水平高低主要是看编辑的综合思考与把握全局的能力。